工作总结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8篇

时间:2022-08-14 13:07:01  阅读: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8篇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篇1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应该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现在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来自于民众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道德修养,除此也许别无他法。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篇2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为数不多的实现者之一。他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国藩家书》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他的家书句句妙语,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在本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封是这样说的: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幅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向。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弟当以为鉴戒。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做事情时,一定要坚持,不要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坐这山望那山。人如果没有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的恒心,一辈子也不会有所作为。我生平就犯下这样的错误,受害不小。在翰林院的时候,应该好好研读诗词,却喜欢看其他乱七八糟的书;学习理学的时候,却喜欢看各种各样的诗文;在六部的时候,没有全身心对待公事;在外带兵的时候,又不去专注军事领域。回头发现,自己百无一成。弟弟们当引以为戒。

其实,我们总是会彷徨,会怀疑自己的梦想是否现实,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也许在未来的一天里,所热爱的事情并没有成为一个好的工作,没有受到大家的认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有了车子房子用着名牌,那个时候,我确定我会焦虑会质疑自己,会后悔自己选定的方向。但这个时候一定要想想身边一直支持着我们的那些人,也许是网易云随口一发的emo动态下鼓励你的陌生人,也许是察觉你朋友圈端倪的好朋友,也许是默默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为目标奋斗,不要半途而废,更不要见异思迁。也不该怀疑在一件事上钻牛角尖的自己,当时在看奇迹笨小孩这部电影时,除去感叹这是一部让人心里激起波澜的鸡汤以外,也深受感动,主角景浩坚毅的眼神,坚持不懈,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他的成功有运气buff,但更多的还是他自身的魄力,“大力”不一定出奇迹,单但用心一定会出奇迹。立长志,而非常立志。与其在某一个夜晚听着伤感歌曲为自己的碌碌无为焦虑,或是在朋友圈年复一年的立着从来无法完成的flag,不如把收藏夹里落灰的那些励志鸡汤全部删除,直接行动。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我也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开始憧憬,也许有一天,会和喜欢的人写一封信或者收到他的信,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一定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一定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那种感觉肯定和读微信消息不同,怪不得古人靠着书信,远隔千里好几年也依然有着浓厚的情感,而如今的人却如此忌惮异地。亲友也是一样,打出来的字总是和手写不同,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真情实感。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物质不能满足人的所有,不然片酬千万的明星为什么总是喜欢做出轨找嫂子吸毒这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一定还是生活中缺少太多真情实意充足自我。不过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前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甚至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前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礼貌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

赚大钱都成了很多人一生唯一的目的,看过《西虹市首富》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物质经常会挤走人身边更纯真的一部分。虽然我依然喜欢钱,但是对纯粹感情的向往也更多了。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篇3

曾国藩的奏折、家书及评点,深为其心胸、才华和坚守所折服,也为其后代基因传承、才人辈出找到了令人信服的本源。我读曾氏文章是用心尽力的,总想通过字里行间读懂点作者的内心和真实,也许开始并不自觉也无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读的深入,活脱脱的一个曾氏形象似乎就站在我眼面前,在诉说他的人生历程和酸甜苦辣。我似乎与他也没什么鸿沟和隔阂,挺理解他的为人和言行,不时还有心灵的沟通。

抛开其学识、仕途不说,仅就其文字的归纳整理,往往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如其养生六条和为学四字,如其家风八字和为人八本,若能联系其成长发展的经历来理解和思考,那是一定会给人以启迪和借鉴的。人活一辈子,总得要收获点什么,不断去归纳整理自己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好坏且不说,只要你这样做了,按照熟能生巧的规律和途径,总是会发现人生的规律和方向的。躯体可能会灭亡,可思想永远不会消失,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提炼升华,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和艺术。

在读曾氏文章中,对其归纳概括我是特别的对胃口,说了我想说却说不出的话,或是说了却说不出那么好的话,比如其为学四字:生书宜速,旧书宜熟,习字宜恒,作文宜思,倘能遵守数年,必有大获于后。现在我们不习字毛笔了,写字的都是作为爱好来培养了,而且美其名曰书法。其实古人在无电脑和硬笔的条件下,习字乃一基本技能,如同今之手机党、低头族一样,一般会还不行,要玩精、玩深,还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技能是会变化的,但恒心和坚持却是时刻要牢记,轻易不能变化,否则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今之社会,技术发达、心情浮躁,尤应静心忌躁,为学四字勤修炼,细心揣摩有提升。这仅仅是从曾氏为学作文的一个小角度来谈其风格,若稍稍推广衍伸下,经常给朝廷写奏折,时时给家人写书函,今人出版的曾氏全集可是1800万的方块字,就这一点来讲,放眼望去,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其能位极人臣、福荫后辈,的确不是浪得虚名,应是名至实归之必然。

再举一例,如曾氏之流,位高权重,功劳显赫,却是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仅自己清醒,还教育家人、部属要自省,实属难得。曾氏身体不好,早年肺病,后又癣疾、白内障,更是有一颗以己度人之心,对无常之运和现实之命看得清、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事事预在先,临事妥处置,一生也算是坎坷曲折,总是转危为安、失有复得、由败而胜,作为一无背景靠山的汉人官员在满人统治的清朝为官且能善终,当真是奇事一件。通观其文,这种凡事多往坏处想、为事总往好处做的思维和做派,往往是哀兵必胜收奇功。

清代腐败盛行,陋规恶习非常之多,作为在朝为官的曾氏要完全脱俗也不可能,一方面他牢记祖训治家八字诀: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另一方面又提出立身处世的“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也许正因为如此,曾氏才得以在贪腐成风的清王朝能够立身,并屡立奇功。

有人讲,综观中华历史,能够安身立命、文治武功的只有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半人指的就是曾国藩。为什么不同阵营的中国现代两伟人毛泽东、蒋介石都一致推崇曾国藩,抛开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曾氏的作派和人格不无关系。过去我们都知道,曾氏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当年的他就有了曾剃头的恶名,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看,曾之过仍然是不可推卸的。可作为一个历史事实,我们也无法苛求历史按照我们的思维来进行,所以作为一个历史事实的绕不过去的人物曾国藩,无论从其练兵治军,还是为官理政,抑或家风传世,都有不少的营养值得我们吸取。

其实要说的还有很多,这里只就很小的两个环节或特点略作评述,无非想传递一种信息,就是不要一般地拒绝或是简单定性我们所遇到的人或事,只要多点视角和理性,多站在人或事当时的情境和实际出发,我们得出的就不仅仅是更加接近科学的结论,而且是能够更加理性和谐地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智慧。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篇4

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细读《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到这句话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与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对话,书中一行行细腻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让我感受到了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对于自身,他注重讲德,讲求诚心、正意、修身、齐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负父母生养之德。他终其一生都在严格要求自己,体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从他的家书中,不难看出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册子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失败教训,以便及时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谨言慎行、孝顺父母、疼爱兄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我们时常懒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实现的想法,最终却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们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讲德行、讲孝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对于工作,他尽心尽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气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缜密、注重细节、全神贯注,自始至终不松懈。人没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会有成就。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工作中遵规守纪、安分守己、踏实做人、干净干事。对当事人负责到底,心中时刻记得群众,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各种法律问题。时刻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质、有品德的人。

对于学习,曾国藩在《致诸弟》中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关于读书与修身养性,他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书到写字再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作为青年干警,我们始终要注重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在学习书本上知识的同时,更要运用到实践中,和同事讨论学习,互帮互助,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同时对照标准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做到从心灵深处查找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工作态度中查找工作落实上的不足,从生活态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国藩家书》中处处洋溢着德行、慎独、亲情、友情,这就是我们所缺失的东西,学习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们也会少几分浮躁和狂热,多一些宁静与安逸。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篇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着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

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着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篇6

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细读《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到这句话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与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对话,书中一行行细腻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让我感受到了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对于自身,他注重讲德,讲求诚心、正意、修身、齐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负父母生养之德。他终其一生都在严格要求自己,体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从他的家书中,不难看出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册子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失败教训,以便及时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谨言慎行、孝顺父母、疼爱兄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我们时常懒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实现的想法,最终却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们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讲德行、讲孝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对于工作,他尽心尽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气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缜密、注重细节、全神贯注,自始至终不松懈。人没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会有成就。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工作中遵规守纪、安分守己、踏实做人、干净干事。对当事人负责到底,心中时刻记得群众,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各种法律问题。时刻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质、有品德的人。

对于学习,曾国藩在《致诸弟》中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关于读书与修身养性,他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书到写字再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作为青年干警,我们始终要注重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在学习书本上知识的同时,更要运用到实践中,和同事讨论学习,互帮互助,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同时对照标准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做到从心灵深处查找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工作态度中查找工作落实上的不足,从生活态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国藩家书》中处处洋溢着德行、慎独、亲情、友情,这就是我们所缺失的东西,学习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们也会少几分浮躁和狂热,多一些宁静与安逸。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篇7

我信步于我的书架中,偶然,我发现了一本有些陈旧的《曾国藩家书》,我随手翻开,不禁投入到了这本书中……

我默默地合上了最后一页,心中却不禁感慨万千。

那不过是几十封普普通通的家书,却是当年曾国藩万千智慧的结晶。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无所不有。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这是曾国藩家书中的原文,曾国藩早已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因此胜不骄,败不馁,心静如止水。读至此处,我不得不佩服曾国藩,他不愧为晚清重臣尔!

曾国藩,谦而不卑,忍而不懦,威而不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但是曾国藩的信也是为我们而写的,他也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提醒。透过家信,看看曾国藩,再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不禁会羞愧万分,我亦然。

曾国藩,他受过无数委屈,但他毫不声张,默默忍受。打落牙齿连血吞,好一个硬汉!当今的我呢,却是一个弹簧,别人一压,就蹦得老高。那次,一个同学和我发生了点矛盾,他便用手中副班长的权力把我恶告一通,我听见了,火冒三丈,冲上去和他争辩了起来,甚至差点动手,乃至我又多了一个仇人。如果那是曾国藩呢,他也许不会争辩什么,只是默默忍受罢了。我回想起来,不禁惭愧万分,中华民族自古以“忍”为上德,我为什么不能忍呢?

曾国藩有着一套独特的治家之法,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这是曾国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也是治家的核心理念,是家庭兴旺的基本,但是这也留给了我们一个思考,我们是这么做的吗?纵观社会,连壁纸都是“豪华、奢侈”的设计理念,“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哪里有节俭在?富二代,官二代,努力治学何处寻?……也许,我们应该汲取一下曾国藩的智慧了。

跟我们一样,曾国藩身上原来也有许多恶习:居功自傲、出言不逊、待人无礼……甚至比我们更加严重。但是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克服,战胜缺点,成为了一个谦虚有礼的正人君子。伟人总是有相通之处,富兰克林生前也是这样一个能够克制自己,去除恶习的人。由此,曾国藩也告诉了百年之后的我们一个道理: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只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会克服恶习。至此,我不禁感叹:曾国藩成功之道,无过于此!

这本书封面上有二十八个字,其曰:做人处事之典范,修身养性之圭皋,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箴言。我读完了,不禁感叹道:“这本书无愧于如此评价了!”

曾国藩,晚清重臣,几百年前,他留下了这些珍贵的信,今天,当我再次打开那些尘封的家信,我却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曾国藩的良言,不正是我们遗失的宝藏吗?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吗?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400字篇8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为数不多的实现者之一。他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国藩家书》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他的家书句句妙语,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在本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封是这样说的: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幅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向。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弟当以为鉴戒。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做事情时,一定要坚持,不要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坐这山望那山。人如果没有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的恒心,一辈子也不会有所作为。我生平就犯下这样的错误,受害不小。在翰林院的时候,应该好好研读诗词,却喜欢看其他乱七八糟的书;学习理学的时候,却喜欢看各种各样的诗文;在六部的时候,没有全身心对待公事;在外带兵的时候,又不去专注军事领域。回头发现,自己百无一成。弟弟们当引以为戒。

其实,我们总是会彷徨,会怀疑自己的梦想是否现实,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也许在未来的一天里,所热爱的事情并没有成为一个好的工作,没有受到大家的认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有了车子房子用着名牌,那个时候,我确定我会焦虑会质疑自己,会后悔自己选定的方向。但这个时候一定要想想身边一直支持着我们的那些人,也许是网易云随口一发的emo动态下鼓励你的陌生人,也许是察觉你朋友圈端倪的好朋友,也许是默默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为目标奋斗,不要半途而废,更不要见异思迁。也不该怀疑在一件事上钻牛角尖的自己,当时在看奇迹笨小孩这部电影时,除去感叹这是一部让人心里激起波澜的鸡汤以外,也深受感动,主角景浩坚毅的眼神,坚持不懈,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他的成功有运气buff,但更多的还是他自身的魄力,“大力”不一定出奇迹,单但用心一定会出奇迹。立长志,而非常立志。与其在某一个夜晚听着伤感歌曲为自己的碌碌无为焦虑,或是在朋友圈年复一年的立着从来无法完成的flag,不如把收藏夹里落灰的那些励志鸡汤全部删除,直接行动。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我也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开始憧憬,也许有一天,会和喜欢的人写一封信或者收到他的信,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一定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一定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那种感觉肯定和读微信消息不同,怪不得古人靠着书信,远隔千里好几年也依然有着浓厚的情感,而如今的人却如此忌惮异地。亲友也是一样,打出来的字总是和手写不同,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真情实感。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物质不能满足人的所有,不然片酬千万的明星为什么总是喜欢做出轨找嫂子吸毒这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一定还是生活中缺少太多真情实意充足自我。不过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前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甚至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前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礼貌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

赚大钱都成了很多人一生唯一的目的,看过《西虹市首富》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物质经常会挤走人身边更纯真的一部分。虽然我依然喜欢钱,但是对纯粹感情的向往也更多了。

相关热词搜索: 家书 心得体会 曾国藩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200字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500字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500字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00字 曾国藩的家书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家书的体会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1500字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2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一百字

版权所有:旺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旺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旺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