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7篇

时间:2022-07-26 15:56:03  阅读: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7篇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篇1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也是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开始动笔,原名《最初的印象》,通过婚姻问题的描写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傲慢与偏见》或许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它“告诉你女性有权过得更好,而不应认为女性理所当然就该怎样”。“反对日常性别歧视”组织的创始人劳拉·贝茨说:“第一次有人说女性的思想值得倾听。”《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问世。这本书在评论界得到欢迎,沃尔特·斯科特爵士赞扬奥斯汀“笔法巧妙”,“把平凡普通的事务和角色变得有趣”。

《傲慢与偏见》描写的是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在奥斯汀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以充满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傲慢与偏见》克服了这种倾向而接近于现代生活。她在小说中运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女主人公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颂扬的“为天下有情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幸福婚姻。

伟大的文学作品有其非常独特的魅力所在,并且发现自己在读文学小说的时候非常地投入,不知所倦。有时竟然抹去睡意,读至深夜。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篇2

一部前天晚上看的爱情电影。和爸爸一起看的,本人表示其实如果是看爱情电影,我更倾向于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待着,抱着一个东西自己一个人看。因为那样子可以跟着主角在那里飚英语情话。

看完这部电影后,想起曾经同桌问我说我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我说那他的呢。他说她的择偶标准就是,要么幽默,绝对不要高冷。要么是大男子主义型的。我说那好呢,我也喜欢幽默的,但是也不介意高冷的呢。同桌说高冷的特别不好。其实我也想让他看看这部电影了,这部电影的达西是非常高冷的人,但是一般高冷的人都比较钟情,可以有自己的主见,而且他是男主,一般男主的形象总是别人喜欢的形象!

那次我是这么跟同桌说的:我的择偶标准就是不要对我太好!不要一开始就对我特别好,要从爱上我的那一刻才开始对我好。是的,就是这样!同桌当时开玩笑说,那你现在周边的那些男生都不符合哈。我只能笑笑,说是呢。

是啊,其实不喜欢那些对每个人都特别好的人,其实也不是说不喜欢,只是不会爱上,不会喜欢,会对这些人有好感,但是不是那种可以在一起恋爱的好感。其实,我的择偶标准或许简单说起来就是:看过傲慢与偏见那部电影不?里面的达西就是我的!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篇3

读经典,总有所悟,我给这本书4星,推荐阅读或者听听。

本书讲了3姐妹不同的3个人生,大姐没能拥有自己的婚姻,在婚姻的道路上走失了,与一个较为富有的男性擦身而过;二姐经过困难重重,终于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和一个较为有钱的帅哥在一起了,也是本文的亮点;妹妹对于爱情的要求很简单,最终和一个过气军官在一起。

她们的人生际遇虽然不同,但都讲明白了一个道理,“门当户对”。

为什么同一个家庭出身的姐妹,富裕程度基本相等,但是人生的际遇竟然如此不一样?二姐嫁给了夫人,大姐婚姻泡汤,妹妹,嫁给了过气军官。

读来文章,细细品味会发现,大姐和二姐都是有灵魂(非金钱)追求的人,她们不在乎财富多寡,财富也不是她们的择偶标准,性格高于财富,也就是为什么二姐开始拒绝富人的求婚;大姐张谈笑风生中,也暴露了自己不在乎田园生活,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农村生活。而妹妹则是喜欢炫耀自己和在富人军官中卖弄风情的人。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想到了,为什么三姐妹的人生际遇如此不一样。

1、大姐追求不得志,反映了是一种社会现实,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会得到回报,因为,你的人生道路上可能会有来自周围的人的阻拦,阻隔你走向成功的道路。

2、二姐成功嫁作贵人妇,过程中阻碍幸福的因素很多,你读完文章,可能会问,“如果一开始就接受求婚,那后面就没有那么多的坎坷了”,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谁能担保开始接受了求婚,后面的故事不是变为离婚呢?也反映到社会现实中来,就是运气可能会让你获得短暂的骄傲,但是不经过磨练的洗礼,你获得的成果终将消殆,而且那时候,你就一无所有了。所以,不要把运气看得这么重,毕竟,没有那么多富人贵人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会帮你的忙。

3、妹妹的人生就更简单了,没有追求,或者期待不付出的追求,最终,只能过上一般的生活或者比一般更一般的生活。

整本书,讲的是性格影响了很多人的决定,也把道理隐喻在书中,读者自悟,多读几遍,潘然大悟。

人的内在性格也是人的价值体现,前面我一直强调的门当户对不是拥有财富多寡,而是人反映出来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内在价值的“门当户对”,也就是本书想讲的一个最大的道理了吧!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篇4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傲慢与偏见》通篇是伊丽莎白幽默的俏皮话,可是这种强颜欢笑下,隐藏的却是那一时代人们无尽的苦恼、不满、遗恨。或许不幸太多了,变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羡慕、认可的“幸福”背后,堆砌着的又是什么呢?是金钱、麻木、泪水、悔恨、遗憾,或许更多更多,但唯一没有的便是真爱,弥足的真爱…… 。

当我读完这部著作的时候,我为伊丽莎白和达西最终美满的结为伉俪而感到欣慰和满足。是的,是因为他们有傲慢,有偏见,才会有这一切的波折。伊丽莎白是个热情、活泼、却又不乏纯真的乡村少女形象。他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区分真实或是虚假,因而偏见在她心中产生。达西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如此锋芒毕露的显赫地位,怎会使他不在心中拧成一份傲气?是的,他傲慢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忽略了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凭他财产再多,人们也只会认为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一样。伊丽莎白也只因为对达西的偏见,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对达西人品的贬低之言。

人生之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寻梦者。梦是巫山峡壁上缀着的那团闲适的白雾,不知何时来,何时去,去向何方;梦是一条伸向河里的若隐若现的虹,现到最美的时候也是它即将消逝的时候。梦是何等神奇,令人魂牵梦绕!它引无数的追梦者背负着黄河的淤泥,手捧长江的清纯,迈着日月交替的脚步,追赶着问题的音符。这其间每一段艰辛的历程,无不饱含着奋斗的辛酸,无不需要我们以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去承受,去拼搏。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篇5

《简·爱》之后,今天又看完了《傲慢与偏见》,感觉蛮有味道的。与朋友聊天说看完这两本书,不知道为啥,却着实被鄙视了一般,也许吧,正经的公务员书籍会计书籍不去看,去看这么些杂书,着实太不正经。只是现在的记忆力越来越不行了,又让我想到了“快餐”这个词,既然如此,趁还记得,就记录下点点思绪吧。

女儿买回一本英文版的《傲慢与偏见》,沟起我对少年中学时代的回忆。

那年,正是我初二放假的时期,那天,我正聚精会神的“偷看”“第二次握手”。当我正如痴如醉的感动在握手的精彩故事情节时,大哥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书丢在桌面上,在丢下书的同时也丢下一句话:“好好看看,别成天自以为是,看完给我写读后感,我要检查的”,说完就走了。我愣了半响,半天没反映。拿起那本书一看,就是中文版的《傲慢与偏见》。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国小说,看书之前,我并不明白大哥的用意,看完之后,才知道大哥的用心良苦。

因为出身在军人家庭,再因为优越的家庭环境,更因为是家中之掌上明珠,我总是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目中无人一般,从来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除了长辈,除了大院里的孩子,除了需要关照的贫民百姓,对那些地方干部或一般阶层出身的孩子,我从不屑一顾,待人接物上从没给过好脸色、好语调。尤其是二个哥哥的同学到访,更是雪上加霜冷言冷语,这让二个哥哥很是头痛,虽不止一次的对我加以指责,只因我的反唇相击,令他们无奈则罢。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它是一本既浪漫又现实的爱情故事,更是对人的个性和处世待人的一种行为和态度的认知。这本书,是我人生成长中第一个最为重要的认知转折点。

还是说说这本书吧,主人公是小贵族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和一个富家子弟达西,两个人的性格特色鲜明,一个直率坦诚但又略显固执,一个举止优雅事业有成而又有些目中无人的傲慢,这是刚开始阅读时的印象。

达西先生生于贵族家庭,年收入不下一万英镑,父母亲从小开始便教他保持高格调,并常常出入上流贵族社会中,慢慢养成了傲慢而目中无人的性格特点。处于贵族身份并且有着高收入的他,有着那份傲慢是应该的,只是,可贵之处在于达西的性格在于与伊丽莎白之间产生的爱情而彻底变化,由一个举止优雅但无比傲慢的贵族子弟变成乐善好施而又体恤他人、风度翩翩而举止依然不失风雅的上流人士。

伊丽莎白性格直爽坦诚,初入世事的她跟有着少女共同的特征,天真烂漫而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对爱情充满渴望而又谨小慎微。除姐姐吉英和父亲外,伊丽莎白与妹妹们的交流较少,我认为这也是作者在突出伊丽莎白成熟的特征。伊丽莎白的偏见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与其说是偏见,不如说是一种不服输的心理,而我觉得这倒是极为可爱的性格。

美好的事物总需要一波三折的过程来铺垫和润色。从开始第一次见面跳舞后伊丽莎白的偏见开始,伊丽莎白的眼中就只剩缺陷了,着实是一个傲慢的纨绔子弟,而他人对达西的所有负面评价都是对的,并且升值超过与他人的描述。直等到达西求婚不成,傲慢而客观的一封信,才导致伊丽莎白感情的转折,当然这次的打击也是达西性格的转变点。从此以后,伊丽莎白对事实的求证使得对达西的感情愈加升温,达西则变得越来越体恤他人。最后,达西准备再次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也在与内心斗争,达西的舅母对伊丽莎白的恐吓和威胁反而成为了这桩婚姻的催化剂,坚定了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心理。

我感觉这本书除了传达傲慢与偏见对人之间交流的阻碍外,同样在说明,如果爱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和自己是相似的,而且幕后做的事情总比眼前多的多。达西为了伊丽莎白,默默的帮韦翰还清了债务,并给了一定的财务支持,并最终促进了丽迪亚的婚姻而不致闹成笑话。而这一切,若非舅母柯林斯的回信,也许伊丽莎白永远也不知道达西所做的所有。而伊丽莎白,作为女性的内敛美也是表现的惟妙惟肖。母亲对达西的冷落和嘲讽,伊丽莎白的内心是如此忐忑不安与痛苦,默默承受心中的愧疚。眼神表达的情感是无法掩饰的,伊丽莎白直率而不愿高攀他人,但在几次与达西见面而不敢直视,脸胀通红,伊丽莎白所拥有的女性美展现的如此可爱……

说实话,对书中的爱情故事,因年少,我看的似懂非懂,也并不再意。而对书中女主人公伊丽沙白那补实真诚,以及在跟傲慢无礼的男主人公达西对话时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特别的欣赏和敬佩。

书中的对话机智幽默,妙趣横生。记得其中一句“如果你果真聪明的过人,那么你傲慢的就会有分寸”,也就是说,没有分寸的傲慢,是一种无知和无礼的表现,更是幼稚和自负的可怜。当一个人把自己看的比其他人都略高一等的时候,总会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我们不知不觉的也会成为傲慢与偏见的主角,而我就是无法认知自己的毛病成为了书中的主角,这是很可悲的。在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才体味到了它的价值所在。

很感激我的大哥,这本书对我日后的成长,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起码,我的行为和态度有所改善,待人接物不在那么傲慢无礼,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什么叫尊重,在我成长的日子里,常常告诫自己:“尊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有内涵,用智慧和能力获得成就,那才是真正的有尊严;高傲也不是天生的,无知的高傲自己而贬低他人,这只会令他人看不起自己。真正有尊严、有才学的人绝不会如此妄自菲薄”。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刻画细腻,令人赏心悦目。这是一部优美而平和的作品,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值得一读。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吾曰:“阅毕一书,得一道足矣。”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篇6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但围绕该故事的是另外三个故事,总体上是通过描写四对恋人的经历来阐述作者自己的爱情观。

最差的一对是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和魏肯先生。莉迪亚为人轻浮,喜欢追求年轻帅气的军官,爱慕虚荣,是班纳特太太的心肝。在姨母家小住的时候日日与军官们狂欢,最后竟在魏肯的引诱下与之私奔。魏肯是更复杂的一个人,他是达西先生家里的管家的儿子。管家去世后,达西的父亲答应要好好培育他,并给他留了一个牧师的位置。但魏肯本人好赌,且不务正业,用这个牧师的位置跟达西交换了一笔钱吃喝玩乐去了。在积蓄花光之后,靠人借钱捐了个军官去做。他处处污蔑达西为人刻薄,给伊丽莎白讲很多达西的坏话,造成伊丽莎白最开始很讨厌傲慢的达西。

魏肯开始追求的是伊丽莎白,但发现对方没有多少遗产可继承时,就改追求富裕却不美貌的另一位小姐。在另一个地方从军时,整天和军官们一起和莉迪亚狂欢,最后由于赌债过高偿还不起所以决定潜逃。临走的时候顺带带走了莉迪亚,那个小姑娘还天真的以为能和帅帅的军官私奔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后来在达西的努力下,帮魏肯还掉所有的债务后,又给了他一大笔钱,魏肯才答应和莉迪亚正式办理结婚手续,挽回莉迪亚的名誉。夏洛特和伊丽莎白的表哥柯思林是很现实的一对夫妇,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算不算得上是恋人。

柯思林怀着“伟大”的心情决定向班内特的一个女儿求婚,弥补自己得到班内特先生全部遗产给他们造成的不便。在追求伊丽莎白时,非常自信的认为对方嫁给自己是一件可以令对方很自豪的事情。伊丽莎白言辞拒绝他,他还坚持的认为是由于女方的羞涩,这时候自己应当给对方充足的时间考虑,直到伊丽莎白说自己“愚蠢”时,他才恍然大悟,一个“愚蠢”的姑娘是不适合牧师夫人这个职业的。于是在同一天,他又跑去向夏洛特小姐求婚。夏洛特知道自己没多少遗产,而自己所想要的平静的生活,所以虽然没有爱情,但柯思林能给自己这种生活,她就答应了,即使对方看起来是那么的肤浅和无知。她坚信婚姻是一件很磨人的事情,对对方的了解越少,生活越能持续下去。

之后是宾利先生和伊丽莎白的姐姐简的爱情故事。两个人的个性很相似,都是温和的人,不善于拒绝别人,对好友的建议看的很重。两人相识没多久就陷入了爱情,但简表现的太淑女了,甚至于把自己陷入爱情的征兆都掩藏的很好。这让达西误认为对方并没有跟自己的朋友宾利那样陷入狂热的恋情,而且对方没有一点家产,自己有必要阻止朋友陷入不划算的婚姻中。虽然后来达西自己也承认了错误,但这个观点还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宾利的决定,因为宾利离开简去了别的地方。直到伊丽莎白非常强硬的指责了达西这个“弱智且冷酷”的错误后,达西向宾利道歉,宾利才重回庄园,和简旧情复燃。最后就是我们的主角伊丽莎白和达西了。

伊丽莎白在舞会上认识达西,却因为对方不屑于跟自己跳舞而坚信达西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于是在后来达西来邀请她跳舞时,也被她讽刺的拒绝了。听魏肯说了那么多达西的坏话,虽然未经查证,但她深信不疑。后来去柯思林和夏洛特家小住的时候遇上在姨母家的达西。这时达西已经开始疯狂的迷恋伊丽莎白,并向她求婚。但结果很显然,伊丽莎白非常坚决的拒绝了他,姐姐的爱情被他们搞坏事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就是他对魏肯的“绝情”。

达西情绪非常激动的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解释信给伊丽莎白,解释自己跟魏肯之间的恩怨,是由于魏肯诱使自己的妹妹和他私奔开始的。收到信后,伊丽莎白刚开始完全不能接受对方的“狡辩”,慢慢的才开始反省自己。后来伊丽莎白去姨母家住随姨母去旅行时经过达西的庄园,正好碰见达西。二人关系有所好转,但这时魏肯和妹妹莉迪亚私奔的事情传开了。伊丽莎白很受打击,急速赶回家了。达西想方设法找到魏肯,并花钱买通他,要他和莉迪亚结婚。事情成功之后达西和宾利重新回到伊丽莎白家临近的庄园,再次向伊丽莎白表露心声,有情人终成眷属。

情节是这样子的,关于见解,你可以借这四个爱情故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爱情观。多数人推崇达西和伊丽莎白,因为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理解和信任上的,并且两个人都很有自己的观点。我最喜欢的是伊丽莎白的父亲告诉伊丽莎白的那句话:除非你找一个真正让你信服的丈夫,不然你的生活很难幸福。剩下的就靠你啦!你可以对不好的爱情观提出强烈的批评,比如对莉迪亚和魏肯,建立在金钱和虚荣上的婚姻不会持久。也可以对夏洛特的爱情观提出质疑,不了解对方的婚姻,犹如死水,人生也将失去意义。至于简和宾利,幸福美满,但这样的爱情似乎不堪一击,因为他们都太缺少自己的主见。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篇7

简·奥斯汀于1775年生于英国乡下普通的牧师家庭,从小生活圈子狭小,她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由父母亲在家中亲自指导学习,这位早早离世的女作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发表了《爱玛》、《爱情和友谊》、《曼斯菲尔德花园》等作品,其中《傲慢与偏见》受到了最为广泛的读者的亲睐。这部小说不仅以其机智幽默、清丽流畅的语言著称于世,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尚未受到工业革命浪潮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场景以及女性逐渐从封建桎梏中走出来,勇敢地追求人格的独立和权利的平等、追求自己所期待的幸福的进步精神。

奥斯汀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一位被作者雕饰之后的理想化人物。在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的人格魅力也不可避免地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也是文学作品的永恒品质。

小说中的伊丽莎白并没有显赫的家世,亦无沉鱼落雁之美貌,她不过是一位小乡绅的女儿,没有丰厚的家产,没有富裕的亲戚,她的生活局限于简单的社交和适当的经济收入范围之内;可是她生性活泼、聪慧、坦率,她也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向往浪漫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然而她却绝不以轻佻的言行和挑逗来吸引男性的追逐,也不盲目地逆来顺受、自我克制来博取男性的爱怜,她自始至终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追求。

当班纳特太太示意让伊丽莎白嫁给远房亲戚柯林斯,伊丽莎白毅然拒绝了此桩婚事,尽管柯林斯有较体面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财产。根据遗产继承的约定,班纳特先生死后财产会归柯林斯所有,因此贪爱钱财的班纳特太太便打此主意,以防财产落入他人之手。伊丽莎白不喜欢愚蠢自负、总爱阿谀奉承的柯林斯,她的拒绝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可她即便如此也绝不委屈自己违背心愿而顺从母亲的意志,她的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和地位,伊丽莎白会自主地考虑自己一生如何才能过的"幸福,所以她坚决地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

伊丽莎白第二次拒婚的对象竟是达西——几乎所有的年轻女性都会为之倾心的男子。他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是一位身材魁伟、举止高贵的绅士。可伊丽莎白此时因听信谗言以及对达西傲慢的反感,令自以为胜券在握的达西先生遭到了拒绝。她非常愤恨地说“从开始认识你的那一刹那起,你的行为举止就使我感到你十足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看不起别人,我对你不满的原因就在这里,以后又有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使我对你深恶痛绝,我还没有认识你一个月,就觉得在天下的男人中,我最不愿意和他结婚的就是你这样一个人。”此时,正因为伊丽莎白误以为达西是个品格低劣的家伙,所以即使达西拥有令人艳羡的条件,伊丽莎白也绝不贩卖自己纯洁的爱情,她不会不顾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屈就一些世俗的利益。

整部作品在平静而又不乏波澜的情节中,欢愉的心情和吸引我们阅读的乐趣奇异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对伊丽莎白得体的举止和不卑不亢的情操的赞许以及肯定,对班纳特太太、柯林斯、夏绿蒂等恰到好处的挖苦讽刺,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奥斯汀仁厚的心地、宽广的胸怀、和爱憎分明节烈。在她的笔下,傻瓜不会变成聪明人,势利之徒就是势利,这样的人物和她心目中正直善良、淳厚仁慈、理智健全的典范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透过这一部作品,我们也能够领略到奥斯汀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

奥斯汀一生狭居于乡下,终生未嫁,但她凭着对女性心理完美无瑕的探视,对生活深入地洞察,本能地从女性的心理期盼出发对理想的爱情与婚姻进行了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她对伊丽莎白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很显然,奥斯汀认为,女人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结婚完全不考虑物质亦是不明智的;女人单凭一时爱的激情而与男人结合是愚蠢的,而不在乎男人的道德修养没有爱情保障一味地沉醉于金钱之中更是可鄙可憎的;屈从他人意志毫无主见地逆来顺受便是可悲的。

伊丽莎白自尊、自爱、自重、努力追求人格独立、权利平等的女性形象,对推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奥斯汀通过对伊丽莎白的塑造,体现了启蒙运动期间宣传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思想已逐渐地深入人心,真实地表达了女性生活体验和情感历程。虽然奥斯汀年仅42岁便辞世,但是她留下的精神瑰宝却流芳百世,熠熠生辉。

相关热词搜索: 傲慢与偏见 摘抄 读书笔记 傲慢与偏见的读书笔记摘抄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傲慢与偏见阅读笔记摘抄 傲慢与偏见书籍摘抄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读书笔记傲慢和偏见 读书笔记《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读书摘要 傲慢与偏见的摘抄与感悟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

版权所有:旺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旺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旺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