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10篇

时间:2022-07-20 09:21:02  阅读: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10篇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1

到基层锤炼,到一线奋斗,一代代青年肩负责任使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芳华。

在基层磨练本领、成就精彩

瘦小、白净,如果不是一身警服,很难看出不满29岁的戴贝贝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刑警。

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戴贝贝进入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派出所工作。6年来,以她为主勘查现场333起,利用指纹比中32起、提取DNA比中49起、利用足迹等痕迹物证串并案件30余起,协助破获两起数十年前的命案积案。

回想28岁第一次下乡给鸡采血,赵剑至今记忆犹新。一针下去,鸡翅静脉立刻鼓包,养殖户心疼得一直念叨。可赵剑坚持留在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区动物疫病防控一线。经过多年打磨,成为实操高技能人员的她,获得了众多专业奖项。

基层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

历时5年,“90后”史晓刚创办的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AR核心专利110余项,已成为全球极少数掌握衍射光栅波导工艺的公司之一;

在一线摸爬滚打,32岁的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工艺员陈玮,成为精通工艺与加工操作的复合型人员,每年为公司节省费用数十万元;

甘肃兰州市红古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高承龙,9年来办结各类法律援助案件近2000件,累计为群众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

扎根基层、砥砺奋斗,他们用热情和实干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2

沈富琼出生在丹巴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总是听村子里的大人说甘孜州很多地方缺医生。在父母的鼓励下,她考上了泸州医学院,学习护理专业。2009年7月,大学毕业后,沈富琼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考到了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工作。

13年前进麻邛乡的路,沈富琼还记得清清楚楚。从丹巴县到白玉县有600多公里,那时候还没有柏油马路,坐大巴车走过坑坑洼洼的“搓板路”,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到了麻邛乡卫生院门口,眼前是一排矮小破旧的木瓦房,这就是她今后工作的地方。

2009年,麻邛乡卫生院只有一名30岁出头的院长和一名助理医生。“那时候没有电,更谈不上网络,喝水需要去一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做饭要用铁炉烧柴。”沈富琼回忆起,刚到麻邛乡的第一年,“条件确实艰苦,能留下来全靠那份信念。”

前来报到的还有另一位同事,和沈富琼年龄相仿,20岁出头,院长安排两个小姑娘住一个屋。“还没住几天,那位同事就去镇上学习了,留下我一个人住。”沈富琼说,自己从小胆子就小,晚上住在木屋里,一听到点声音就害怕,只能点着蜡烛睡觉。

也正是这样胆小的沈富琼,在麻邛乡收获了自己最珍贵的友谊——她在当地的好朋友,名叫麦朵拉姆,是麻邛乡当地的兽医。牧区的百姓都熟悉这个人,皮肤黑黑的,说话声音很大,总是穿着藏族服装,骑着马到牧场里给牲口治病。

工作的头一年,沈富琼几乎每次巡诊都是麦朵拉姆当她的翻译。在高原纯牧区,村民以游牧为主,没有固定的居住点,辖区面积大、很多地方不通路,沈富琼学会了骑摩托车。有一次出诊,麦朵拉姆告诉沈富琼,要在这个地方扎根,不仅要学摩托车,还必须要学会藏语。她心一横,买来教材,跟着麦朵拉姆学起藏语。

在麻邛乡工作的第三年,沈富琼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可以骑着摩托车穿梭在颠簸的山路之间,而比她年长10岁的麦朵拉姆,也成了她在异乡的亲人。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3

抗疫中挺身而出,带领临时组建的疫情救治团队经过50多天昼夜奋战,22名新冠肺炎病人全部健康出院。成立“天使急救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免费医疗服务。做到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两不误,提交高质量提案40余篇,战“疫”期间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加强复工企业对员工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贴在陈玮办公室墙上的这句话,时刻提醒她成为一名上医,激励她在此次抗疫中带领团队为衢州筑牢安全防线。

“带好头树好样,展示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新样子。”藏在陈玮心里的这句话,则时刻提醒着她做好“委员作业”,发挥专长积极履职,成为连续多年的市政协优秀委员。

两句话,两个身份,体现着一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初心使命。“虚心、有心、用心”,用陈玮的话说,这就是她本职工作和履职工作互相促进的“窍门”。

很多人知道陈玮,源于2014年她在杭州火车东站现场施救昏倒在地的战士,当年她被评为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立志做善医的她,类似的善举还有很多:将突发脑卒中的广电职工从猝死的边缘抢救回来;下乡义诊途中救助倒地的保洁员;在立交桥上为昏迷的老人心肺复苏;下班路上抢救车祸伤者……

在此次抗疫中,她因为表现出色,衢州的百姓又送给她一个爱称——战“疫”女神。

1月21日午后2点,柯城区人民医院接到社区来电,告知有武汉回来的发热病人。“要严格做好隔离防护措施!”作为该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小组副组长,她马上叮嘱急救人员。在患者被怀疑为衢州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时,她费劲心思安抚好病人家属,劝其主动自我隔离。

“我有20多年从医经验,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我不上谁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在医院里督导检查、查看病房、询问症状、研究病情、商讨方案、会诊研判、心理疏导……每天“白+黑”连轴转,工作近十七八个小时。为了及时掌控病情,她干脆吃住在医院,一天24小时保持待命状态。经过她和战友50多天的奋战,隔离病房里的22名新冠肺炎病人全部健康送出医院。

平日忙于救治危重病人的她,还带领ICU团队成立了器官捐献宣教工作小组。她还发起并组建了“天使急救志愿者团队”,在市区、学校、社区讲授急救知识,并带领医护人员到福利院、康复医院等地方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你医务工作这么忙,怎么开展委员履职的?”面对这个问题,陈玮笑着说:“政协委员履好职首先要虚心,要以群众为师,把他们的意见建议收集梳理反映好。别看我一天到晚忙工作,其实我365天每天都在调研。”

“陈医生,我和你说说这医保的事情啊!”

“陈院长,我们上班来的这条路要整治下了!”

……

查房时,病人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问题她都会记在心上;休息时,同事们遇到的闹心事她都会关注,就这样,她在工作的同时,虚心听取大家的呼声,并将其作为委员建言献策的素材。

说到这,陈玮立马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一个名为“两会思考”的文件夹,里面满满当当的排列着各种文档,这些都是她平时从大家口中收集来的“干货”,成了她的履职资料库。

“履好职,还要有心和用心。有心就是要注重建议的系统性和操作性,用心就是要时刻关注建议的落实情况。”陈玮说。

她每周都会下乡开展医疗服务,这也成了她调研的好时机。在与病人交流、与同行畅聊、与乡镇干部的探讨中,她了解到目前基层医疗队伍建设的困难。她连续多年围绕这一话题,就乡村医生队伍的力量建设、作用发挥等提出系列提案,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落实。她还利用自己的专长,多年来连续呼吁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并且一年一深化,从公众普及到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再到高中毕业生必备技能,努力助推这一问题的解决。

这次抗疫期间,一线战斗的她对公共卫生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立即撰写提交了多件提案,呼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法制宣传等。她还多次参加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倾听群众的心声,为他们排解心理上的困扰。她用心地把大家的心里话、烦心事整理起来,撰写的《关于加强复工企业对员工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社情民意信息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有一次送来一位因为交通事故受伤的病人,在抢救成功后我问起了事故原因,最后发现是因为道路安全问题,为此我专门写了提案,最终促成了道路的修缮,杜绝了安全隐患。”陈玮说,哪些建议采纳了,哪些建议落实了,哪些建议需要再促进,她都会用心记在心里。

虚心、有心、用心,这三颗心,让陈玮成了“履职能手”。近年来,陈玮共提交了40余件高质量提案和建议。她反映的问题和建议紧贴民情、反映民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如,“心肺复苏术普及”“公共场所安装自动除颤仪(AED)”等多个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并实施推广。

用精湛的医术挽救生命,用炽热的情怀履职为民。陈玮身上散发着一位医生的向善之美,一位委员的担当之美!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4

28岁的张可主动请缨,先后担任陕西汉中市南郑区佛头山村和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我生长在汉中农村,家境贫寒,靠着乡亲们帮衬才走出大山。”张可说。

7年来,他冲在一线,带领村民建茶厂、种猕猴桃。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张可也收获了最美的青春。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是吴书香践行的人生方向。2008年,23岁的吴书香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她扎根辽宁沈阳苏家屯区官立堡村十余年,带领村民创办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面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重任,青年一辈敢攀最高的山、勇走最险的路。

1989年出生的魏静,将福建南平市政和县念山村梯田、茶山资源活化利用,让贫困山村变身旅游景区;

安徽濉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郭慧慧,发挥专业所长,帮扶14000余名贫困劳动者就业;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职员刘攀飞,带领贫困村创办首个村集体经济公司,实现“一年摘帽,两年提质”。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偏远乡村、大山深处,一群年轻人正在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5

眼眸发亮、笑意明朗,常常是人们对沈富琼的第一印象,刚到麻邛乡时,大家都以为她是“汉族姑娘”,皮肤白皙,说着四川话。后来,在一次次出诊中,这个爱美的女孩也“不管不顾”了,只在风吹日晒中,变成人们口中的“黑门巴”。

麻邛乡地域广,群众居住分散,受游牧生活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群众看病就医条件较为落后。成为卫生院院长后,沈富琼带头组织医护人员每月分区域、分重点,骑行、徒步深入偏远村组,将门诊和常用药品带到群众家中、带到游牧地区。

“有的时候遇到暴雨,那个风吹到脸上真不是滋味,是冷的,也是痛的。一天忙完,衣服裤子都湿透了。”沈富琼说道,“但是,下村一趟,总想着,再多看一个患者,就多看一个,就这样,不注意天就黑透了。”

2019年,在全县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之际,沈富琼带头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牧区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健康扶贫重点对象排查行动,累计骑行约500公里,徒步约50公里,服务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排查出重点对象905人。

此外,在将全乡125户70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健康服务对象后,沈富琼还带领卫生院人员每季度开展2次随访工作。一次次排查和随访,也让她经历了从“白衣天使”到“黑门巴”的脱变。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6

对于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人民政府主任科员王海洋来说,高原是他挥洒青春、奉献自我的地方。

2009年,王海洋响应号召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在部队中表现优异的他,被选中奔赴藏区完成艰巨的维稳任务。2016年大学毕业后,王海洋决定去拉萨尼木县做一名扶贫干部。

学习藏语、藏族文化和扶贫知识,搞温室种植、发展藏香产业、利用电商平台抓销售……王海洋义无反顾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同样选择投身偏远地区的,还有广东湛江吴川市兰石中学教师林文婕,她潜心教学,多年奔走在支教路上。

从广东清远市的阳山县阳山中学、连州市山塘中心小学,到西藏林芝市的巴宜区中学、八一中学……她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忍受着艰苦的自然环境,用爱为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铺就一条高质量教育之路。

扎根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多年来,一批高校毕业生在最艰苦的地方发光发热。

他们中,有在新疆支边多年的“边疆女儿”崔久秀,有在云南怒江担任大学生村官的“村民贴心人”和倩如,有主动请缨援助湖北抗疫的护士雍朝斌……

越是艰险,越奋勇向前。新时代青年正用奋斗证言,用汗水注解,书写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7

“这是现在的卫生院。”沈富琼的手机相册里,三层高的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矗立在蓝天白云下,十分漂亮。但13年前可不是这样——

2009年9月,通过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考试的沈富琼,怀揣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青春梦想,兴冲冲前往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报到。当她坐了整整两天车,终于到达目的地时:“只看见又矮又旧的木瓦房,全院工作人员就是院长和一名助理。”当时麻邛乡没有通电,晚上点蜡烛照亮,由于海拔高,做饭要用钢炉,用水要到河沟里挑,遇到刮风下雨,卫生院的房子钻风漏雨,要拿着盆子接雨水……

人生地不熟,环境艰苦……看到的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刚刚离开校门的沈富琼偷偷哭了。就在她临近崩溃、打算放弃的时候,有一次跟着院长到乡下巡诊,看见牧民群众十分欢迎大家,尤其是一名肺结核患者看她来,眼神里充满了对医生的渴望和期盼。“我感到自己被需要。”

沈富琼出生于甘孜州丹巴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深知医生对涉藏地区群众的重要。牧民群众尤其是那名肺结核患者的眼神,让她的心平静下来。她向男同事学习骑摩托,向老医生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和能力。“三支一扶”两年服务期满时,沈富琼已经与麻邛乡的老百姓产生了深厚的情谊。这一次,她没有犹豫,主动选择继续留下来。

这一留,就是13年。

13年里,沈富琼走遍了麻邛乡的每家每户。麻邛乡是高原牧区,这里的群众基本过着散居游牧的生活,导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困难重重。但这些没有难倒沈富琼:“我们有定期巡诊,日子久了,哪个季节哪家人在哪里放牧居住,心里都有数。”

“巡诊是个辛苦活。好多地方汽车去不了,摩托也去不到,只有走路。”沈富琼记得,有一次骑摩托车出诊,路上又遇上下暴雨。路上没有躲雨的地方,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赶。后来摩托车也没法骑了,她就走路,走了3个多小时,摔了十几次,终于到达病人家中。

真心付出换来了群众的认可。大伙都说,“沈门巴(门巴,在当地语言里是医生的意思),你成了麻邛乡的人了!”“沈门巴,你真是牧区人的好医生!”

“你看,这些是我们给儿童建的档案资料,这些以前是没有的。”

沈富琼存在手机里的照片中,有好几张是麻邛乡卫生院儿童预防接种的资料。这些资料按不同的村名和不同的年龄段分类,整整齐齐挂在墙上,每份资料的右上角,还细心地贴着孩子的照片。

原来,在当地由于习俗等原因,有很多孩子的名字是一样的。虽然每名家长都有一本孩子的预防接种手册,但是医务人员叫到名字时,还是容易出现因名字相同分不清楚人的情况。2016年,沈富琼被提拔为麻邛乡卫生院院长后,她着手进行对儿童预防接种资料进行精细化管理。

卫生院给全乡每名儿童建立了接种档案,并在档案上贴上孩子的照片,即使家长不识字,只要看照片就会知道这份档案是自己孩子的。这份档案和家长手中的预防接种手册配合一起使用,即使名字相同的孩子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来接种,也不会弄错对象。

麻邛乡地域宽广,群众居住分散,由于看病难看病远,以前牧民们生病找医生时,病情常常已经很危重了。为防患于未然,沈富琼和同事们一起,对全乡人健康情况进行摸底,为所有慢病患者建立起了健康情况表。

每名慢病患者家中,都有一张贴着患者本人照片的“明白卡”,上面注明了姓名、病名、用药名称、用药量等信息。这样即使在巡诊时不是沈富琼本人上门服务,别的工作人员也能一眼就了解情况。

13年来,沈富琼和同事们一起,定期开展“送医药下村”活动,把糖尿病、高血压等常用药品主动送到群众家中,送到牧民手中,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现在,麻邛乡卫生院盖起了楼房,当地通了电、路,也有了网络,基础条件大大改善,更多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工作。自2016年担任院长以来,沈富琼先后引领8名高校毕业生在乡卫生院扎根,20岁的泽仁拉姆就是其中一员。看到沈富琼时刻以病人为优先,深受大人小孩喜欢,泽仁拉姆备受感动:“沈院长是我的榜样,我也想像她一样,留在基层服务实现自我价值。”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8

思维活跃、敢于突破、坚韧不拔,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品格。优秀基层高校毕业生大胆闯、大胆试,在创新创业的最前线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史晓刚是一名90后创业者。2015年,史晓刚创立“枭龙科技”,致力于增强现实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史晓刚带领团队历经5年,取得核心专利110余项,成功研发多款行业领先的增强现实技术产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史晓刚带领团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增强现实技术与红外测温技术融合,研发出穿戴式智能眼镜测温系统,实现了公共场合的无接触体温检测,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18岁的龚钰犇风华正茂,满怀参军报国之志。不料上学路上遭遇车祸,危急时刻,龚钰犇舍己救人,失去了右腿,因此错失了参军的机会。但他身残志坚,忍痛参加高考,并在大学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创业。2016年,龚钰犇创立烟台大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樱桃、苹果、特色果干等农产品。2017年“双11”期间,公司日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我能重新振作起来,离不开社会对我的帮助。我要把社会对我的关爱传递下去,传递给更多人。”龚钰犇说。秉承“获一笔收益,做一份公益”的信念,龚钰犇每有一笔订单就拿出2%的收益作为爱心捐款。为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龚钰犇还在2019年创立烟台自愈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为12个自闭症儿童家庭无偿援助30余万元。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9

基层发展离不开知识的传播和智慧的启迪。一群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带着知识和热情奔赴乡村,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一个更精彩的世界、更广阔的未来。

杨晓帅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之家,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2013年杨晓帅考上河北怀安县的特岗教师,并自愿到当时条件较差的太平庄中心学校任教。从最初熬夜制作卡片、模型、挂图等教具,到后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精心准备有趣的视频、动感的音乐,再后来用智能手机录制讲解视频,杨晓帅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帮孩子们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打电话,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承担书本费,每月3次到40公里之外的残疾儿童家里“送教上门”……对于留守儿童,杨晓帅是老师也是“家长”。8年来,杨晓帅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2007年,郭慧慧带着这样的信念来到安徽濉溪县徐楼中心学校支教。工作上,她是语文老师,还是音乐、美术老师。她组织联欢会,筹办校广播站,建立校学生会,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中,她是孩子们的贴心人,她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补习功课、做心理辅导,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课外书,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两年的支教生活,郭慧慧付出爱心也收获满满。如今,担任濉溪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的郭慧慧依然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年前,袁辉来到湖北武陵山区的巴东县的山村小学支教。这个从南京来的大学生能在山里待多久,村民们心里也没底。但袁辉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山里的生活条件很苦,可袁辉苦中作乐。在袁辉的课堂上,别致的设计、幽默的语言、活跃的气氛贯穿始终,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心有大爱,袁辉默默奉献:为了给患有罕见病的孩子补课,他每周往返几十里山路,坚持6年风雨无阻;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他逢年过节都会去孩子们家里送温暖;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他四处奔走联系捐赠。多年来,袁辉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山村学校,但他都放弃了,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们。如今,袁辉在湖北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继续着他所热爱的支教事业。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老师篇10

8年时光,杨晓帅付出着也收获着。全国优秀教师、市劳动模范、特岗教师技能大赛市级一等奖……“不辜负组织对我的认可,要对得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我会怀着一颗奉献之心,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杨晓帅坚定地说。

2017年9月,杨晓帅在为新教师做岗前培训讲座时,认识了几十个新老师。“刚开学那几天,每天都会有好多人通过手机问我这个知识点怎么讲?能不能发些教案、课件做参考等。”无论是午休还是晚上十一二点,杨晓帅都会第一时间回复,解答他们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2019年疫情发生后,她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能力,井然有序地开展着网络直播课。她除了每天按时直播语、数课程外,还在网上为学生开展特色班会课,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情况。她为家里没安宽带的伟伟同学充流量上网课,第一时间用获得的马云公益基金采购7000元的防疫物资捐给县教育系统,又拿出3000元工资捐给怀安县红十字会。

为做好教育扶贫,杨晓帅走遍全乡每个村核查适龄儿童,通过走访宣传拉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每月3次到40公里之外的残疾儿童家里送教上门……

杨晓帅,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青年教师,扎根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最美 高校毕业生 基层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主要事迹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 最美基层毕业生教师事迹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报告会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300字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事迹材料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材料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的个人先进事迹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版权所有:旺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旺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旺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