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0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范文5篇

时间:2022-08-13 15:00:04  阅读:

2020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范文5篇

2020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范文篇1

作文真题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题目解析

试题特点:

高考评价体系将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层次,本道作文试题体现了这四个层面的要求。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选题并没有明确针对时下的热点事件,而是选了一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要常常思考的人生问题“得与失”,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会规划人生,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题目开放度较大,文体自选,考生既不难立意也不难选择素材。题目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看待人生的“得与失”,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特性。

题目解析:

“得与失”具有思辨性,就是有思考,有分辨,要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展开分析。材料中列举了三种观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看成终点,即把得失当做追求的目标和现实的结果;看成起点,意味着在总结得失经验教训之后重新出发;看成过程,意味着得失是生活的常态,贯穿于人生。这三种观点体现了三种生活态度,都有其道理,中规中矩的题目与开放式的命题方式,让考生喜忧参半,喜的是选择一个角度或综合起来立意都不难,忧的是如何将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老题写出新意。

满分作文:

每一次得失都是新的起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是求索,自然会有得有失。

比如,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可又怎样?难道接下来的四年里,你就可以“躺平”?大学只该是你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继续学海泛舟,继续提升自己的才学,才是你最应有的选择。可惜有些青年不懂,以为考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浪费大好时光,好不容易“混”了一个毕业证,却还未毕业就已经失业,“持证失业”岂不悲哉?

又或者你投资失败,可那又如何?难道就意味着你的人生从此就“前途无亮”了吗?须知,只要你懂得反省,吸取经验教训,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咸鱼都能翻身,“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只可惜,有些人轻易就被命运击垮,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

能有得,当然是“信可乐也”,是可以歌以咏之的。暂时的收获是可喜的:它可以帮你积累足够丰富的经验,它可以让你站在更高的平台,它还可以帮你攒下走得更快、更远的资本。写小说出名了的刘慈欣开始接触影视行业,说相声的郭麒麟也开始拍电影、电视剧,这就是曾经的“得”带来的效应。所以,珍惜每一次的“得”,珍惜每一次取得的成绩,然后继续奋然前行。

没有人愿意有所“失”,所以每一次的失去总是让人忧伤:忧伤于爱情的离去,忧伤于突然而来的疾病的缠绕,忧伤于昔日风光的不再……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伤心总是难免的。但一时失去不必惋叹,一时落魄不必胆寒,只要生命还在,心还在,梦就在。想想身后那些期待的眼神,你会发现,哪怕是死亡,都只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盛大节日。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时的得失当然会有其影响,但不能决定整个人生,没到最后一刻,都有无限可能。韩愈多次被贬,都交代侄子“好收吾骨瘴江边”了,后来也成了一代文豪;褚时健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74岁的他出狱之后还和妻子二次创业,将“褚橙”推向了全中国。真可谓,东边不亮西边亮,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得与失怎么能是终点?又怎么可以看成是终点?它理所当然是人生新的起点啊!

把每一次的得失都当作人生新起点吧!得时可以“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千万要牢记,不能忘了初心而终成“蓬蒿人”;失时仍需“处涸辙以犹欢”,只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凭谁问,人生已老?

2020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范文篇2

作文真题

1917年4月,____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试题特点:

新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目,为典型的材料作文,取材于1917年4月,____《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适逢____,让考生置身时代洪流,从“体育之效”着眼,进而可以放眼关注家国社会,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题目立意角度相对集中,对于考生而言审题难度适宜,只要抓住“强弱转换”要点,思辩写作,不难成篇。

题目解析:

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变化的关联,引导学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审题时还应注意分层次抓要点,读出言外之意。第一句“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小处是说人的身体天天变化,大处可指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第二句“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此处虽是说身体强弱转化,言外可延伸至家国民族的强弱转化。第三句“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此处可联想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实则却为中华民族思变指明方向,发愤图强,建设新中国。由此更激励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

满分作文:

以青年之自强

1917年,____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道:“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我认为,这对当代青年乃至国家民族都有启示意义。强者不恒强,要居安思危;弱者不恒弱,应奋起直追。在时代的大变革中,吾辈青年更当着眼未来,不负韶华,奋斗自强。

以青春之火,点燃时代之炬。“体育之效”不应只是停留在身体上的健壮,更应是青年一代精神的强大,进而推动国家的富强。“嫦娥五号”升空,离不开无数青年的刻苦钻研;“天问一号”的发射,离不开几代青年的攻坚克难;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离不开无数年轻干部的默默奉献。我们处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的大道上,肩负着新时代的伟大使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更应自强不息,成为中华之栋梁。

让强国之声,唤醒民族之梦。今日之中国,早已从百年前的南湖画舫,成长为领航中华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百年前,我们弱国无外交;一百年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国早已强大起来。真正的强者唯有不断自强,才能保持强大。只有不懈地奋斗,不惧竞争,不惧对手,不断超越,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才能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强盛。正是因为无数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和不懈努力,中国成功摆脱了过去的屈辱和弱小,实现了如今的强大与昌盛,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用奋斗之石,筑就发展之路。清朝末年,“东亚病夫”的懈怠将老大的中国钉在了耻辱柱上,几代人的接续奋斗谱写出荡气回肠的自强史诗。放眼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抗击新冠病毒尽显大国担当。正是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中国能够顺利化解各种危机,冲破重重阻碍,实现更好的发展。

唯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重任,置于自身之肩上。几十年风雨兼程,数不清的日夜攻关,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用自强为中国筑基,江山代有才人出,时代新人换旧人。中华的圣殿即将崛起,正需吾辈青年发奋努力,早日成为国家栋梁。

2020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范文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试题特点:

今年新高考Ⅱ卷的写作材料为“人”字描红漫画。表面上说用笔写“人”,实道做人为人。语料形象内蕴,审题难度有一定难度,但核心均指向“人”字,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考察要求很高。材料是4幅图画,分别从起笔到中锋、收尾及形成方正的人字,都有书写说明。这一组图实际上隐含关于人生做人、行事立人等方面的内涵,学生只有体会出这样一个意思,才能写好这篇文章。题目表面揭示“如何写人”,却隐含“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作文要求当中说要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让学生立足当代,写出新时代青年对人生的认识理解看法,切合了当代学生的思想实际。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能够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

题目解析:

从整体看,4幅图表面上蕴含着这样一个意思,即如何写成一个完美的端方的人字。它内含着这样一个人生道理,即如何去做人的问题。

第1幅图“撇”书写说明是“逆风起笔藏而不露”,结合“起”字,“藏”可理解为贮藏、隐藏之意,可意指:人生之始应敢于因难而上,适时积累并隐藏自己能力、实力,不外露张扬虚浮。

图2的书写说明是“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蕴含的道理是人生应该在有为的过程中不偏不倚,不偏私,不履斜,不取巧,踏实勤恳,做事为人适宜得体,端方正直。

图3的书写说明是“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其意为“人”字的那一捺在收笔时要顿一顿,实则是说,人之行事和为人做事讲求方式方略,即使胜利在望,在收官阶段,也要行稳,不要轻率冒进仓促而为。这样最后才能形成图4的一个完美的端方的“人”字,如此也就可能让他人去描红,去模仿,成为别人的榜样。

考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几幅漫画的寓意,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正确的立意,再结合作文的其他要求选择材料,布局谋篇,书写成文。

满分作文:

学写人

莫看“人”字只有两画,但这其中却有很大的学问,须认真做好三步: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这三步,既是写字技巧,也暗含做人的道理。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寓意着做人不能张扬,要谦虚。

《易经》中说“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里有“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句也比比皆是。即使如牛顿这样的伟人也在临终前这样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____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认识,被发现。”停顿片刻,他又说:“如果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一个人只有了解得越多,才会认识到自己知道得越少。当代青年应谦虚向上,不张扬。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寓意着做人要正直,不偏私。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是诸葛亮在劝谏后主刘禅时所说的,做人同治国一样,应公正不宜“偏私”。狄仁杰在任丞相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多人,却无一人冤诉,其名声远扬海外。只有廉洁的官员才会受到百姓的爱戴,只有正直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每个人都喜欢与正直的人打交道,相信正直的人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则启示我们要坚持不懈,沉着冷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西方制度失败后的中华民族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坚持不懈,才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找到了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道路,才找到了一条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华民族遇事向来沉着冷静,积极地想方法解决问题,不骄不躁,这不正是中华民族该有的样子吗?这不正是当代青年该学习的吗?

简单的“人”字,一撇一捺竟然包含这样丰富的哲理,这就是书法的奥秘。人生很短暂,每个人书写的“人”字各不相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学好“人”字,书写好一撇一捺,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2020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范文篇4

作文真题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目解析

试题特点: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其核心是思考聚焦材料中“纪念日于今天”的意义及作用的问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围绕“纪念日”思考历史,展望未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从理解和感悟的要求看,选择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则作文材料,“记住”是从历史到现实的跨越,“初心”是从坚守到创造的蜕变。“不断提醒”也蕴含着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本题着重考查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关注自我与世界、并能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解析:

“纪念日”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路标”,更是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作文材料贴近生活,而且有哲理性和创造性。考生聚焦“纪念日”可思考逐梦新时代的问题,学生能够有话可说。但有话可说不代表随意、无意义,无目的的说,写作要求也设置了限定性,材料中“时间”,“纪念日”,“从昨天走到今天”,“带着初心”,“奔向远方”关键词的重点把握,能更好地引发考生有关如何对待“见证历史,珍惜现在,执着前行,成就未来”以及塑造自我的思考。尤其启迪考生对“纪念日”丰富、厚重的内涵进行思考,紧扣“立德树人”育人使命,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主题指向明确。

满分作文:

不忘初心

时间是一条单行道,当我们走过,就难再回头;而道路两侧醒目的路标,会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从何处来,到哪里去。每一个纪念日都是一个路标,告诉我们要牢记初心笃志前行,奔赴远方。时代在变,责任在肩,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如此。

于小我,不忘初心,当一路高歌一路行。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纪念日太多太多,小到父母生日,大到各类节日,但我认为对青年学子来说,最有意义的纪念日当属高考。十年苦读,一朝亮剑,应心怀梦想,当一路无悔。君可见,华坪女子高中一代代学子迈入高考考场,不忘初心,为改写自己的人生而努力拼搏;君可见,留守女孩钟芳蓉不忘初心,怀着对历史的热爱,奔赴北大考古系;君可见,无数青年学子牢记初心,带着一腔热血奔赴考场,为实现梦想的最后一战而奋斗……高考,是梦想闪耀、拼搏奋斗的纪念日。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一路行。

于民族,不忘初心,当坚守民族文化之魂。

____曾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诚哉斯言。对于民族而言,纪念日是春节的爆竹声声,是元宵的庙会花灯,是清明的祭祖踏青,是端午的粽子龙舟,是重阳的登高赏菊,是冬至的娇耳医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历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节日是我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探求民族发展脉络的方向标,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日。正因如此,中华民族应该不忘初心,铭记民族纪念日,坚守民族文化之魂。

于国家,不忘初心,当力保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于国家而言,纪念日是我们曾经饱受屈辱今已富强的伟大祖国的华诞,是我们筚路蓝缕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的生辰,是我们纪念英雄铭记历史的国家公祭日。2021年,“十三五”计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计划正式开盘;脱贫攻坚战圆满胜利;疫情防控态势良好,人民平安……这些都是谨记历史、笃志前行的明证,而这些又将成为新的值得纪念的事,“念”“念”相传。这就是我的祖国,饱受屈辱又顽强不屈,跌入泥潭又重新爬起,不畏艰难,不惧牺牲,这是她的初心,是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时间永不止步,纪念日是时间的足迹,是无数个日子的蓄势待发,它始终在告诉我们,要牢记初心,笃志前行。岁月从不待闲人,我们应笃志前行莫空问;牢记使命赴洪流,山河无恙国安康。吾辈青年,不忘初心,笃志前行!

2020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范文篇5

题目一: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试题特点:

本作文题目为命题作文,“论生逢其时”是一个标准的议论文题目,在审题上没有给学生设置难度。题目围绕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小我与大我,个人的人生道路和国家、民族、时代发展的关系,把握时代脉动,引导学生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而增强个人对社会、时代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和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试题解析:

本命题作文题目前有两句话的导语,第一句“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点明了个人和时代的关系,在特定时代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个人的人生态度、机遇、个人努力等因素。第二句话列举了三种人生态度:概叹生不逢时的人,不能融入时代发展大潮,不能把握机遇,与时代格格不入,因此感到失落不得志;第二种人只愿安分随时,这种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在时代发展潮流中随波逐流,没有理想抱负;第三种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这种人能把握时代发展规律,勇于拼搏,在时代中大显身手,大有所为,实现自我价值。作文题目“论生逢其时”,引导学生着重关注第三种人生态度“生逢其时”,这应是写作的重点,也可对比、兼顾其他两种人生态度展开思考和分析。

满分作文:

论生逢其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乱世思良将,人们渴望天下太平;和平盼繁荣,人们渴望国富民强。古人云:“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太平盛世,连一条狗都有做狗的体面和尊严,而到了战乱时代,即使生而为人也将失去体面和尊严。生逢今世、国泰民安,正是一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诚所谓建功立业新时代。

回溯中国近现代史,生在当世何其有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写道:“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从林则徐、邓世昌,到____、周恩来,近现代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生逢乱世,却能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奋斗。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空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向世界宣告:这是一个站起来的时代。

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勘探研究和大庆“铁人”王进喜的舍生忘死,让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运动员许海峰的首枚金牌和中国女排的诞生,使中国步入了体育大国的行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让中国人民逐渐远离了饥饿的威胁;安徽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铺开……我们的祖父母和父母,基本上都经历过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又都随着改革开放而走向了丰衣足食。有道是:生逢改革开放时,东风吹来满眼春;艰苦奋斗四十年,家家户户奔小康。这是一个富起来的时代。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天眼”傲世,“祝融”探“火”,脱贫攻坚,植树造林……现在的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越来越近。这是一个强起来的时代。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踏进新时代,我辈青年何其有幸!生逢其时,我辈有志青年必当心中呼唤,抱定决心奉献自己,坚持奋斗,矢志建功立业!

题目二: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题目解析

题型特点:

本题型为命题作文,要求写记叙文。题目给出了这样一段话”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命题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思考成熟、成人的意义,思考人生,联系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命题强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个性阐述,在现实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题目分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从语料看,题目要求写出这需要我们用联系的眼光去审视这段话.就大自然来说瓜熟蒂落、羽翼丰满是再自然不过的生理现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省略号后的内容可谓内涵丰富:是生理之外的心理的成熟,是个人之外的群体的成熟,是群体之上的社会的成熟。在考查学生关注自然的同时,更凸显对学生联系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发现。同时,特别要关注题目中“细节描写”的要求。即考生除了要结合现实写事记人、内容充实,还要有细节描写,这点需要关注。

满分作文: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你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儿?“

看到作文题目的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响起了这句话,好像大人和小孩的吵架最后总会落到对成熟与幼稚的探讨上,可是成熟的模样究竟是怎样的?失去童真与冲劲儿?做事时瞻前顾后或惯于妥协?那我还是不要成熟好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怀抱着这样一种念头,将“成熟”一词视为洪水猛兽,也被家人视作幼稚的孩子。同桌格央则跟我相反,她常常被视作一个成熟可靠的人,做事总是考虑周全,令人放心。那是去年冬天的事,那一天,格央告诉我她准备暂时休学。我很震惊,也无法理解,尽管有时格央会向我倾诉自己对当前的生活有些迷茫,但我一直以为那只是再普遍不过的一种想法。而那天格央跟我聊了很久,关于自己学习时的不快乐,跟父母的争执,对摄影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

我还是不能理解:“要是不上学,以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你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你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儿?”她突然说。

我愣了一下,她的语气真像我爸妈。

“我知道在大部分人看来,休学去追梦是很幼稚的事情,我也纠结了很久,思考了很久。但是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真的成熟了。”最后她这样跟我说,还顽皮地眨了眨眼,“而且我只是休学啊,说不定明年的这个时候就回来了,当作一次尝试也未尝不可。”因事发突然,又加上分别的不舍,那一刻我没有说话,情绪复杂到了极点。但格央走后,她的话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使我不断地思考成熟与幼稚的话题。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忘记了是因为什么,妈妈突然对我说:“你成熟了呀!”成熟了?可我好像又没有任何变化,观念在他人看来也依然有些幼稚。但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格央的话。

正如硬币立在中间,一边的人看到的是正面,另一边的人看见的则是反面。一向被认为成熟的格央可能做出在他人看来幼稚的决定,但在她眼中这就是成熟。而在这之后她又会被看作幼稚还是成熟?我不知道。正如总被批评不成熟的我在某一天被妈妈夸奖“成熟”,但之后我在她眼里就会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吗?也不一定。

每个人对成熟的定义都不同。当我不再刻意思考它与幼稚的划分,对我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熟的模样?

相关热词搜索: 作文 浙江 语文 2020年语文高考浙江卷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卷语文高考作文 2020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题目 2020新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范文 2020年语文高考浙江卷作文 2020年语文高考作文浙江卷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优秀范文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浙江卷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旺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旺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旺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