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中国梦,劳动美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2-06-28 18:42:02  阅读:

中国梦 劳动美心得体会4篇

中国梦 劳动美心得体会篇1

什么是工匠?一砖一瓦,一凿一砌,让全身的心血用在工作上,其中的艰辛历历在身而不跟别人说。更有一些人终究一生都没人知道,受人辱骂,亲人疏远朋友离去,身后的辛劳数年还没人知道,这些工程十分艰难只因人们的称赞而放弃了所以的荣誉,这般的成就,就是工匠所得。不把富贵看成喜事,不把贫穷看成悲事,这不正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现在的人都是看外表,轻内在;追求利益,看轻信仰;追求效率,不看品质。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是一个人来到工地上寻找最有耐心的的工人并提拔他。这个人首先来到了一间楼房,里面的工人正在细心地把粘稠的水泥扶上墙,可是看这手法却不怎么娴熟,一看这就是刚来的工人。这个人走上前去问道:“师傅应该是新来的吧”。

可是这个工人却丝毫不理踩。那人呐喊到:这么?我打扰到他了?算了我一会再来吧!”说完他便走了。接着他来到了建修花园的工地上,他看见一位脸上布满皱纹的中年男子正搬着砖往水池的反向走去。这个人怕打扰他于是便又走了。之后他又回到了楼房这时他看见那个工人坐在地上喝水,看看他扶的那面墙,哇!不可能啊,从之前笨拙的手法,经过几十分钟的时间竟被这个年轻小伙扶的看不出一丝遗漏。这个人怀着好奇的心理走到小伙面前说道:“小伙子,你是怎么把这面墙扶的这么好的?”这时小伙便应声答道:“我想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耐心与承载着之后住进这套房的人们喜悦的笑脸吧!”那个人又问道:“刚刚,就在前不久我来过,记得吗?”小伙平淡的说:“有吗?对不起,可能投入的太认真了,没听见。”

聊完,这个人又回到那个中年男子的工作地点,这时他看见的是全部人都坐地休息而唯有这位男子依旧搬着砖,流着汗。他没有去打扰他,因为他心里清楚中年男子所做的无非是为了给人民们的眼球有道保护色,为了家庭的幸福。

太阳落山,那个人找到了自己想找的“工匠”也找到了所谓崇高的“工匠精神”,他们的认真与坚持给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两位“工匠”很辛运,之后的他们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过我相信这样的“工匠”在我们身边处处存在。建设美好家园,传播工匠精神!

中国梦 劳动美心得体会篇2

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早上好!

本周五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因为青春,我们不怕失败,努力往前飞。因为青春,我们有用不完的精力,去迎接生命的巅峰。

因为青春,所以我们努力。人生本是一张白纸,等待每个人用自己的经历来编绘,而青春正是人生这张白纸上的开头;因为青春,所以我们美丽。青春的美丽是自然生成了,我们用自己的素颜来面对人生,不带丝毫的虚伪;因为青春,所以我们快乐。这时的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充满稚气的孩子,懂得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快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陪伴我们走过青春的朋友。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 劳动美心得体会篇3

儿时,老家盖房子要请建筑队,在我们家乡叫请“匠人”。那时“匠人”这个词就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凡能称的上“匠人”的人,年龄大多在三十岁以上,手掌布满老茧。砌墙过程中,每一块砖大小是否合适,用多少泥才恰当,他们扫一眼便知。经“匠人”的手垒起的墙横平竖直,安全美观。烈日炎炎下,任汗水在黝黑的皮肤上流淌,他们依然神情专注、没有丝毫懈怠。这是我最早理解的“匠人”,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技术拔萃、认真、敬业。

在公司开展弘扬“工匠精神”暨评选“鲁泰工匠”活动以来,通过观看《大国工匠》,参加弘扬“工匠精神”系列活动,我对“工匠精神”又有了新的认识。“工匠”是一个行业的技术骨干、攻坚能手,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无比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对待手中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待产品质量一丝不苟、追求极致,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一线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检验过的面料长度过亿米,但对待每一米面料都认认真真,力争将漏验率控制到最低,因为他们知道,面料质量代表公司的形象与信誉。经他们开剪的面料有几十万次,每次都会一丝不苟,严格执行操作标准,他们心里清楚,每一米面料都是辛勤汗水织就的;他们在检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手法,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与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只有以务实的态度、精湛的技艺、创新的思维对待每一件产品,执着、专注于本职工作,才有可能做一名“工匠”,更好地助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梦 劳动美心得体会篇4

“五一”马上就要到了,一年到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劳动者们,是否留心注意一下“五一”的来源和意义呢?

“五一”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她的背后,凝结着一代代劳动者争取权利和尊严的心血与汗水,与劳动者的“工作时长”渊源颇深、密不可分,也与当下流行的“996”工时互为衬托、相映成趣。

从抵制“长工时”中,话“五一”的由来。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对劳动权利的争取捍卫和对过度加班的厌恶抵制,并非此辈国人所独有,美国劳动先驱早已与“长工时”斗争了近200年。19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家不断增加工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许多美国工人每天需劳动14至16小时、甚至18小时,沉重的压迫激起了工人阶级巨大的愤怒。1877年,美国开始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工人们走向街头  从调整“规范时”中,话“五一”的实施。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我国在探索完善劳动工时制的进程中,也经历了逐步调整、逐步完善的过程。清朝末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一批近代工厂和产业工人,但风雨飘摇的清末以及腐朽落后、战乱不断的民国,工人休息时间根本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党员干部、工人工作干劲很高,每周工作六天一直延续。由于一周“私事”只能“一天”完成,“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成为当时流行的说法。改革开放以后,借鉴国外先进管理制度,确定工人合适工时被提上议事日程,198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传达了邓小平关于拟将每周工作六天改为五天半的指示。1994年2月,国务院146号令规定实施当月第一周“双休”、第二周“单休”、依次循环的工作时制。直到1995年,国务院令再次宣布,自当年5月1日起,全国实行5天工作制,同年《劳动法》的出台,每日八小时工作制、“双休日”才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从流行“996”中,话“五一”的启迪。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获得幸福生活也需要奋斗。迈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客观上刺激了各行各业加班加点、“5+2”“白+黑”,个别行业甚至出现了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的“996”固定工作时制。很多互联网巨头更是纷纷发声,马云称“996”是福报、刘强东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一次次将“996”话题推上风口浪尖,也使如何看待工作与休息、奋斗精神与加班文化、员工权利与企业效益等话题,引发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在当前呼吁基层干部“减负”不“减责”、引导干部快乐工作的大背景下,认真回顾“五一”历程、体味“五一”精神无疑是打开“996”话题的正确方式。人人都是劳动者,几百年来人们对“五一”的坚守与捍卫,近几月来人们对“996”的反思与争议,充分启示我们:劳动与奋斗是必须的,健康与快乐也是必要的,强制“996”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悖,也不利于创新创造的劳动源泉充分涌流。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五一”将至,“996”当休矣。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中国 劳动 中国梦 劳动美心得体会 中国梦 劳动美心得 劳动美劳动铸就中国梦感悟 关于中国梦劳动美的观后感 中国梦劳动美活动总结 中国梦劳动美观后感800字作文 中国梦劳动美个人感悟 中国梦劳动美心得体会500字 中国梦劳动美总结 中国梦劳动美观后感想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旺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旺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旺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