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16 15:35:03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合集(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合集(范文推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巩固脱贫成果要守住“防返贫”的底线,保持帮扶工作节奏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答好稳定脱贫的“后扶贫时代”核心考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范文一

  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高质量完成全面脱贫目标,吉林省制定实施了决战决胜29条推进措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和更准靶向,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只有瞄准“靶心”,以慎终如始的态度、扎实过硬的作风,把收官工作抓得细之又细,把绣花功夫下得实之又实,才能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17日,全国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宣布摘帽的达到780个。脱贫攻坚战取得的重大进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精准扶贫方略的正确把握,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眼看棋到终盘,全面小康渐行渐近,但是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巩固脱贫成果难度较大。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收官阶段,脱贫挑战前所未有。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问题增多、困难凸显,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提振精神、坚定信心。现在距离年底只有两个多月时间,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在望,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紧迫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越是时间紧迫,越要精准聚焦。脱贫攻坚进行到现在,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克难关、攻堡垒,常规化举措不行,一般化力度不够。各级干部要下足绣花功夫实打实地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靶向发力拔穷根,对症下药治穷病。只有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发扬钉钉子精神,提升抓落实能力,把每一项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脱贫攻坚才能取得决定性成就。

  脱贫攻坚已进入“读秒时间”,迎来决战决胜最后时刻。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不能有差不多、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一鼓作气,保持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和决心,坚决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还要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将低收入群体、边缘群体、脆弱群体等收入来源体系健全筑牢,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使脱贫群众过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日子,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范文二

  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之年,目前脱贫攻坚已到最后冲刺阶段,持续努力推进,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托。在此冲刺关键阶段,要提高警戒,铆足干劲,牢记三大忌。

  脱贫冲刺阶段切忌歇脚松劲。老话说得好,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越到决胜期,越要端正态度,保持足够定力,设身处地看当下,未雨绸缪看将来。比如,有些贫困户已搬入宽敞明亮新屋,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还有些已获得务工机会、成功就业,村里农产品也在当年有了较好销路。看似已经“功德圆满”,但是异地搬迁村民是否有稳定收入来源,务工就业是否长久,技能学习是否持续推进,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否长期畅通……这些都是扶贫人应该关注到的问题。不能因为眼前一时的数字成绩,就松口劲、歇歇脚,否则容易在上坡中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铆足劲再冲一冲,将脱贫成果巩固,想办法为农民在致富路上多加一层“保险带”。

  脱贫冲刺阶段切忌自欺欺人。时间如斯,脱贫攻坚最终“大考”即将来临,保持现有稳定,加强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增收,带动就业是当前工作,切忌临时抱佛脚,搞虚假工程。有些干部担心大考不过关,不从当地实际出发,站在群众角度设身处地思考对策,而是磕破脑袋想“歪招”,想着如何造表格、报数据,自欺欺人;另有一些干部盲目攀比,企图利用脱贫攻坚出业绩、赏“官帽”,甚至想对贫困村突击“美颜”,找“演员”、短时期速成虚假工程,拔高成绩。脱贫攻坚路上,我们要的是脱贫干部的脚踏实地、帮扶政府的因地制宜,真真正正带领村民脱真贫、真脱贫,向更美好的生活前进。

  脱贫冲刺阶段切忌一了百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扶贫工作的成效有目共睹,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被3.5米宽的硬化公路取代,村上交通不再闭塞,将新鲜的农产品大批量运出销售不再是天方夜谭;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饮水用电不再是难题;各项特惠政策分步实施,技能培训不定期开展,农民生活条件不断向好。但脱贫不是终点,幸福才是目标。我们要跑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在满足了人民最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后,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努力作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范文三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各地各部门要坚定“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收尾工作,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最大限度释放脱贫攻坚“溢出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即便是在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各地各部门也从未动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也从未有过等一等缓一缓的想法做法,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中国答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眼下,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但历史一再证明,越是在重要关头越不能疏忽大意,越是在关键时刻越不能松劲懈怠。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头脑清醒,以临战的状态、决战的心态、决胜的姿态,擂响进军鼓,吹响冲锋号,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确保按时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让一个群众掉队、落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种动态的现象,这就决定了脱贫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要在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力巩固好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要聚焦优质产业“不打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引进扶持一批优质产业,不局限于完成脱贫任务、短期收益而盲目地谋划“短平快”的项目,让产业成为群众可持续开采的“富矿”。要聚焦致富技能“不掉线”,注重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拿出更精准有效的举措,帮助群众提升技能,让技能成为群众致富的不竭“源泉”。要聚焦帮扶队伍“不收兵”,鼓励优秀毕业大学生、优秀复转军人、致富能人等人才扎根基层,与群众共谋致富之策、共商致富之计、共行致富之举,让人才成为带领群众奔向新生活的“头羊”。

  释放脱贫攻坚“溢出效应”,关键是要处理好“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关系,真正让群众在“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又能够“活得有面子”。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以钉钉子精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乡村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的同步提升。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在乡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好风尚。要从乡村治理入手,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范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正值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节点,共奔小康的接力赛也到了冲刺阶段,年轻干部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砥砺前行,跑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棒”。

  夯实为民服务基本功,鼓足冲刺后劲。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地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是带领人民群众共奔小康的火车头,也是跑好冲刺赛的不竭动力。年轻干部往往刚离开校园,社会阅历和战略眼光还欠火候,调研方法和工作态度还需打磨,要在“走基层”中积累经验,在“解疙瘩”中锻炼能力,将身上的“书生气”尽快蜕变为群众间的“乡土气”,把思想与实践统一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要沉下身子、弯下腰,用铁杵磨成针的态度,锤炼过硬的肩膀,让肩膀能扛得住事、担得起责任。要提跨迈腿加快步幅,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鼓足冲刺后劲。

  严守脱贫质量标准线,确保准时撞线。临到交卷时刻,剩下的都是难题,临近收官节点,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越到此时越要盯牢脱贫标准,攻克贫困堡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问题,改变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拉锯状态”。同时着力用好帮扶力量,同镇村扶贫干部一同逐户、逐人走访,盯紧走访研判质量与效率,针对难题精准施策,用一副“好牙口”啃掉“硬骨头”,确保红线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同时要杜绝填鸭式扶贫、政绩式扶贫、懒汉式扶贫,盯好扶贫台账,既要实现贫困户清零,又要注意进度不平衡、质量不统一等问题,严格保证脱贫质量,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绘好乡村振兴新蓝图,握好振兴接力棒。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制定科学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从实际村情出发,推进扶贫产业到产业振兴发展,握好从脱贫到致富的接力棒。要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因地制宜抓产业开发、村民增收,推进乡村农产品产业枢纽建设,培育产业大户和典型,立足村集体优势资源发展大棚蔬菜、山地林果、苗木花卉等增收产业项目,增强农副产品带动力和产业集聚力,紧紧握好脱贫攻坚的接力棒,再迈乡村振兴新征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范文五

  在摆脱贫困的征程上,中华民族已经越过千难万险,即将迎来梦想成真。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仍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尚未解决,更有疫情叠加、双线作战的严峻挑战。面对最后的“百米冲刺”,广大党员干部更须坚定意志力、激扬精气神,以“硬”力量打好这场硬仗。

  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坚战”。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不仅要“摘帽”,更要挖“穷根”。扶贫工作如果缺乏“攻坚战”思维,“眉毛胡子一把抓”,极易造成扶贫资源浪费,也增加贫困群众负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党员干部应因地制宜、因时施策,脱贫攻坚“最后百米”注重“受人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人以渔”,完成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紧抓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两“法宝”,依托区域优势产业,对贫困实施产业帮扶,保持产业发展,实现就业增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牢固树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是一场“抱团战”。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补短板,需要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需求扶助平台,把困难群众动员起来,抱团出击构建扶贫大格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脱贫攻坚牵涉面广,只有心齐、抱团、发力才能打好组合拳,形成脱贫“硬核”之力,力促脱贫的质量和成色。脱贫工作只有发自内心对弱势群体关心、对困难群众同情、对贫困户厚爱三分,化任务为担当,化压力为动力,在准、实两个字上持续发力,针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保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已脱贫人口和非建档立卡人口,逐村、逐户、逐人开展再次排查,既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又要确保排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团结一切力量,齐心聚力,不惧艰难,勇于牺牲,抱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实现小康。

  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知之非艰,行之惟难,脱贫攻坚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防止返贫致贫需要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对深度贫困再次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挖穷根摘穷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通过义务教育保障,解决贫困户子女读书难、读书贵问题;通过危房改造政策,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及土地租赁,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防止返贫致贫。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脱贫攻坚“闪电”告捷。直面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需牢记初心使命,保持作战状态纵深推进,发扬持久战精神,持续攻坚相对贫困才能取得实质进展。将“志”“智”双扶作为脱贫后续工作着力点和发力点,鼓励脱贫群众变身扶贫队员,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心得体会 终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合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与思考5篇 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的理解

版权所有:旺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旺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旺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